close

  

  "坐在公車裡像個肉品罐頭被運送前往工作處。冷熱差異的關係使得窗面

都被敷上一層白霧。我在車內聽著音樂安靜的看著窗外類光暈技法的風景,

依稀辨別路標而判定自己究竟身處何處。其實對我而言這是件很困難的事情:

即使在高雄成長這麼多年,我也會在沉睡忽醒誤認自以為是熟悉的符號而下

車;而在台中,我仍然學著記認水路嘗試做隻悠遊的魚,卻總也為了「好

是這裡」而發現自己實則遠處於目的地的事實。"

 

<<霧敷的窗>>  momou 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  好,首先這是很有趣的事情,我試著對自己這麼說,藉由一段文章,延續我的誤讀然後再書寫,書寫的主題是有關我藝術創作領域的這部分:當代風景(le paysage contemporain)。

 

  當代風景,題目很含糊,很大,很像很當代,但是簡單的說就是我現在身處的環境,而當代,就是你我現在活著的這個世代,手機不僅是彩色螢幕,還可以拍照、錄影,甚至現在都可以上網、GPS。還有移動的便利性,像是飛機、高速鐵路還有每個國家之間簽定旅遊免簽證,或是像歐盟簽定深根合約,歐盟裡的人可以不用簽證四處在盟國內移動,並且就算是外國人拿著旅行簽證也可在歐盟國家四處跑,當然更不用說是在當地拿長期居留證的學生、工作者,相信幾乎有機會就利用時間四處旅行。

 

  另外一個東西是電視遊樂器還有網路。我生長的環境首先是電視遊樂器的包圍,再來才是網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 

  首先是電視遊樂器的平面性、像素化,尤其在早期馬力歐一代、大金剛或是GAMEBOY的年代,接收到的影像相當扁平簡化;到了電腦網路,儘管電腦不段升級,遊戲在怎麼精緻,其本質仍然是像素(le pixel)所構成,只是是愈來愈細緻罷了。

 

  在來是網路,從GOOGLE搜尋網站,到可以搜尋影像,現在已經進化到可以有3D街景了(STREET VIEW),還有YOUTUBE,上面什麼影像都有,那這就讓我思考到,我對當代的風景的觀看到底是什麼?以前的人是在自然裡,在繪畫裡觀看,然後是相紙,然後是許多電動的背景或是畫面,再到現在是在電腦螢幕,在手機小小的螢幕前面,這其中,畫質的轉變又是什麼,風景的距離的差異又是如何?

 

  那風景是什麼?西方古典繪畫裡,風景可以作為一種擁有的象徵,一種擁有物,或是地主,一種揭示這裡是安全的,是我的,尤其在洛可可藝術上面,少女在野外盪鞦韆,當時的野外可不像現在一樣啊,或是更早期的風景,那樣的森林裡面,沒有野獸、蚊蟲,只有天使或是神話故事裡的角色在那裡或坐或躺,西方古典繪畫裡的風景大部分都是為人物角色服務,有時候也會在背景裡強調自然的光被樹葉打散或遮蔽為蔭,直到印象派強調顏色在不同時間中和空氣中有不同的變化,或是後期在自然裡找出其規律的塞尚,風景的主題才比較受到重視(古典繪畫最崇高的主題是聖經、神話、歷史,然後是人物、靜物、風景、奇聞軼事);而在中國文化裡的風景,是以山水為主,而一般的山水又是以寄情抒懷作為藝術境界的表現,最重要的文人畫更以表胸中之逸氣為最高品,然後在技法方面,所有的山、石、紋、水、川、河、瀑、雲、霧、靄,或是樹、枝、苔、亭、徑、草都有一定的章法來描繪。

 

  有趣的東西在於這些視覺關注轉換到材質表現。就是說不論是摸不著的光線,沒有固定狀態的顏色,或是有固定形體的草木石階,在每個時代都有人努力找到可以相對應的符號來表現它。簡單的舉例:山水畫裡的皴法,還有點描派的點描法。那這些符號是不是也會隨著時代而增減呢?比如說在國際主義的建築興起,鋼筋水泥的建築方式廣受使用,我們居住的房子逐漸改變天際線,還有柏油路,以及隨著汽車而有的停車格和低矮水泥或是鐵杆做的停車欄,另外當然會伴隨著交通號誌、路燈、道路指示牌,更不用說商業化的發展讓商店的招牌成為建築的一部分,或是更激進的說建築物本身就可以是個招牌,比如說台北一零一。

 

  當然還有電線桿、電線、奇怪的遮雨棚、騎樓、人行道等等,那這些東西是如何改變我們的風景,如何改變我們對風景的觀看呢?甚至,當我們到了郊外、鄉下、荒郊野嶺、高山,在我們的移動過程中,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改變呢?甚至這些地點,是不是也可以代表我們當代的風景呢?

 

  那旅行怎麼說?每一次到了一個點,尋找一個東西,或是顯眼的商店,或是奇怪的噴水池,或是一個詭異的人型招牌,然後依此類推的去定位自己的位置,也就是說,"我在哪裡?"是可以跟"我的存在"產生回應的。

 

  在台灣就一直常常旅行,到了國外也時常有機會到處走走,尤其更是喜愛獨自旅行,那在這樣的過程中,發現所謂的全球化或許不只是在工業上面,也在風景上面產生了它的影響力。比如說我們對商店街的熟悉,看的了一些東西可以使我們確定在異國中,自己是在一個稍微不會顯得如此陌生(其實我想說異常)的狀態裡,比如說我們看到了連鎖超商招牌(家樂福)、麥當勞、NIKE或是等等全球知名品牌商店,又或者在某個轉角的小酒吧,看到了可口可樂的海報。

 

  甚至是路燈、招牌、公路指示牌也可以大同小異,一方面是方便旅行者,一方面也是有相關的工業設計模組,可是這樣的景色常常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Déjà vu)的感覺。

 

  這裡是某某地方,可能我現在正拿著可以照相的手機,跟你訴說著我去哪裡旅行,這是那個地方的那條街。這是某某地方,可能我才剛從比利時布魯塞爾回來,在高速公路上過了邊境關卡,然後我說快到巴黎了。那差別在哪裡,高速公路的路燈和中間的分隔道仍是一樣的延伸;或是下了飛機離開北京機場,或是在通往首爾的公路上,怎麼這麼多地方都開始慢慢一樣呢?還是自古以來就一樣呢?那為什麼在繪畫中裡的風景卻是有著如此大的差異?

 

  我不知道,我想我必須繼續旅行,繼續創作,然後試著找到答案,或者也可以仍是個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(引言文章為該文章首段,轉載自PTT散文板,已經作者同意,再一次致謝)

 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ontdesarts 的頭像
    pontdesarts

    Pont des arts 藝術橋

    pontdesar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